3月24日,湖南航天团委以云端为桥、以信仰为舟,联动航天科工三院、四院、六院、航天三江、航天江南、智能院、航天建设、华腾公司、航天云网、河南航天、航天精工、财务公司等12家兄弟单位,跨越千里共同开启“航天新程学雷锋,星辰大海践精神”主题宣讲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航天青年齐聚线上,以青春之名对话精神传承,用奉献故事注解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与信仰同行:雷锋日记里的青春回响
来自湖南雷锋纪念馆的团支部书记、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沙市劳动模范、长沙市三八红旗手——肖婷老师,携手同事侯佳蕾老师,以《青春之歌——解读〈雷锋日记〉》为轴,用声情并茂的讲述带领航天青年穿越时空。肖婷老师以“青春是什么?”为切入点,带领青年们通过一篇篇雷锋日记,看到雷锋的人生成长轨迹,深入感受雷锋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升华以及思想上的成熟,为我们揭示了雷锋日记中的奉献、感恩、刻苦学习的精神。
侯佳蕾老师以“一种精神 三代传承”为主题,生动讲述了雷锋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她从小接受雷锋精神熏陶,将雷锋精神视作传家之宝;她从外公和妈妈手中接过接力棒,她用青春与激情续写雷锋精神,身体力行做雷锋传人;让青年们感受到雷锋精神传承的艰辛和世代的坚守,深刻感悟到雷锋日记的不断续写。
从“一颗螺丝钉”的朴素哲理到“要靠每一个渺小积成一个伟大的事业”的赤子情怀,从雷锋的成长足迹到航天人的奋斗征程,两位宣讲员以细腻的叙事串联起了两代青年的精神图谱。虽时代不同、使命各异,但为人民奋斗、为祖国奉献的底色始终如一。
以奋斗为笔:当航天青年遇见雷锋精神
在青年分享环节,6位来自不同单位的航天青年代表登上“云端讲台”,用鲜活的故事诠释“双精神”融合的生动实践。
六院46所武雯凤讲述了“技术帮扶小组”雷锋式的“传帮带”精神和“外协攻关”青年突击队面对关键设备限制,外协设备生产情况,随时待命、协同攻坚,无私奉献、冲锋在前的生动事迹。
航天三江飞行器所钟芊芊列举一次试验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相关负责人和保障人员自发组成突击队,彻夜巡检装备,加快试验验进度。有人带病值守,有人推迟婚期,但无一人抱怨。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恰是雷锋“把有限生命投入无限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航天江南航天电器何璠则借用哪吒2中的一句台词来回应肖婷老师开篇的问题:“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活力与朝气、是梦想与追求、是成长与蜕变、是责任与担当,也因为我们都还年轻,需要一点不知天高地厚。”
航天精工天津分公司陈星回忆刚参加工作时,前往了贵州精工遵义3536厂实习,了解到厂区的发展是六七十年代通过一群从上海来的青年支援三线建设而来,他们就像雷锋一样,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在大山里,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一颗“螺丝钉”。
河南航天695厂石宝宝讲述了自己在攻关某重点加工任务中,像雷锋同志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带领团队改变传统加工方法,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工装,圆满达到技术指标,并成功突破关键技术的故事。
湖南航天7801所陈翠雯分享了自己与雷锋纪念馆的结缘故事,以及湖南航天“金牌惯组”参与重点型号项目竞标和“青春铸剑 航天报国”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奋斗故事。这些故事里,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也有生产车间灯光下的专注;既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更有“强国必定有我”的豪情。
这场跨越山河的云端相聚,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使命的接力。当《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旋律响起,我们清晰地看见:雷锋精神从未远离,它已融入航天人血脉,新时代的航天青年,正以青春为箭,以信仰为弓,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